包图网 | 头图来源
编者按:为总结、推广广东省智慧交通领域创新应用实践成果与有效经验,推动前沿技术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加速行业新质生产力形成,创新工作机制,助力人民满意交通建设,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开展了2025年智慧交通典型案例征集与遴选工作,经过层层严格遴选,于7月正式公布了十个典型案例:
“基于数字底座的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基于交通部标准的超大城市公交地铁一码通行示范应用”
“广州基于公交车既有视频的道路异常智能巡检技术研发与规模化应用”
“港珠澳大桥数字化工程建设与运维应用实践”
“广州港南沙四期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管控系统技术与应用”
“广东省“两客一危一重”车辆智能视频监控报警技术推广应用”
“锚地直提快速通关智能协同监管创新应用”
“广珠西线高速公路荔湾南智慧收费站”
“广东航道智慧指尖查询服务体系”
“基于多式交通数据融合的粤港澳大湾区“一票式”联程客运服务示范应用”
本案例即为其中之一。
一、案例简介
基于“云网图数”基本骨架,建成超万公里高精度数字底图,沉淀了“汇、治、算、服”的数字底座技术框架与应用体系。首推硬件服务化(Haas)理念,统一外场设备物联接入方式,接入效率提升100%,从源头提升接入数据质量;创新了训推一体、一云多边的行业用体系,视频监控异常事件误报率降低50%;赋能交通领域“管养运服”业务应用,实现了“三融五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三通一平”(数据通/地域通/业务通/软件一平台)的能力,支撑了低空应用和数据运营等新业态孵化。
二、应用场景
作为交通强国数字底座及数据运营试点单位,广东省交通集团数字底座前期实践工作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一)支撑智慧扩容、安全增效应用场景
依托数字底座提供的算力、物联、底图、低空、AI、分发等能力,高速公路管理机构可开展智慧扩容、安全增效应用场景转型升级。
智慧扩容方面:路网管控,以粤港澳大湾区骨干高速公路网智能交通管控平台为例,平台基于数字底座的数据及能力,围绕“态势感知、预测预警、多层级管控、应急协同及出行服务”的高速公路网管控业务闭环,构建大湾区骨干路网智慧管控体系,支撑湾区骨干路网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提升群众出行体验。智慧收费站,以广珠西线荔湾南示范收费站改造为例,项目利用全息感知和数字孪生技术,基于集团高精底图,依托三维建模+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收费广场的仿真模型,结合视频监控设备的 AI 感知能力和边缘计算的数据拟合能力构建收费站全息管控新形态,实现对通行荔湾南站车辆的智能诱导,满足出口内广场收费车辆精准管控、外广场拥堵研判需求。出行服务,基于数字底座“三融五跨”能力,打造培育了全省唯一的面向车主的“粤通行”出行服务品牌,粤通行将同时服务于车主、高速公路业主和交农文旅能商流融合,目前受众用户已突破573万。
(二)支撑产业融合、体制机制创新
依托数字底座提供的算力、底图、数据等能力,集团开展了数据运营、低空应用以及数字化平台机构等创新。
产业融合方面:数据运营,交通集团旗下先后有利通科技和联合电服2家公司获得广东省“数据经纪人”资质,前后在上海和广州数据交易所累计挂牌上架15款数据产品,目前正在构建以数字底座汇聚、行业数据空间融合、数据整合交付有序衔接的行业数据流通体系。低空应用方面,汕梅扩建办携手利通科技加强业务合作,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充分利用集团体系化技术资源首次赋能汕梅扩机巢,为春运保畅提供空中力量。
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成立“粤通行”联合运营中心,在出行服务信息跨省共享方面与湖南、广西、福建等省区分别建立了信息对接机制和服务共享机制,实现跨域数据汇聚、共享及数据要素市场化运营,正加速推进成立行业数据联盟。同时,成立深度数字化项目部,负责平台型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打造数字化技术运营管理团队。
三、技术方案
通过“云、网、图、链”等一系列项目前期探索,集团按照以通用能力共建、业务分层解耦、数据跨域贯穿、业务协同联动为核心理念,已初步搭建了以高精度数字底图为核心的数字底座雏形,为各层级的应用提供强有力的能力支撑和数据共享服务,高效支撑了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
图1 总体技术架构图
数字底座前期实践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成规模的广东省交通行业算力中心,打破边界促进数据整合共享。目前,完成了行政管理、基础设施、路网运行与监测、出行服务、收费五大类334个数据项超3200亿条数据的入仓。二是构建数字底图基础能力,贯穿行业应用。完成省级超万公里高速公路高精度地图全域覆盖,实现了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要素的全数字化表达,建成了“高精度数字地图+高质量行业数据”的高精度数字底图基础能力。三是打造一云多边行业AI,全面赋能行业。建成云端AI能力引擎系统1套、交通数据标注系统1套、完成AI高速公路行业数据标注超1000万,研发高速公路事件检测等专用算法。四是开展智慧公路科研工作,夯实理论体系。开展了3项省科技厅智慧公路领域重点研发项目,以及无人机、行业空间、车流数字化等多项技术预研工作。
四、创新亮点
一是首创以数字底座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技术框架体系,支撑数字化转型升级。制定了省级数字底座技术规范体系和多项团体标准,涵盖数字底座建设、数据接入、数据治理、路网协同管理等。牵头研发了3项省级重点研发项目,涵盖技术理论体系、AI中台、数字路网等,成“汇、治、算、服”技术体系。基于“云、网、图、数”基本骨架,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理念,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公路)数字化转型技术框架体系,通过技术标准、科研项目与智慧公路应用场景进行深度融合,指引数字化转型升级。
二是首创“时空对齐—图业融合—业务赋能”一体化的图支撑技术,承载行业应用。高精底图目前采集了全国范围的标精地图数据、全省范围的DEM数字高程数据和DOM数字影像数据、全省1.17万公里高速公路全域高精度地图数据,制作了504公里重点三维场景倾斜摄影模型、1147公里重点三维场景精细化模型,建成了110万+个道路资产与设备设施孪生模型,2400+个服务区、收费站、隧道、桥梁、边坡等大型结构物。以地图和业务数据为基础,完成54个图业融合图层开发,43项道路资产主数据治理,形成78项地图图层服务、451项数据服务。实现了多源异构数据轻量化融合,构建了“高精度地图+行业数据”开发平台,支撑了省级高速公路首个“四张图”公路闭环管理机制。
三是创新路空协同应用技术体系,支撑低空应用。以无人机服务中台为核心载体,深度融合高精数字底图、AI能力中台、流媒体服务等技术资源,打通应急一张图、路运一体化平台等业务系统,形成体系化的无人机应用服务底座。当前集团无人机飞行服务中台已经适配大疆、丰图、天海翔等品牌 12 种型号的无人机。通过与路运一体化等业务系统结合,实现7x24 小时无人值守式作业,人停数据不停,为巡查降本提效;面对应急事件一键起飞无人机,5分钟快速抵达,远程进行不少于20分钟的应急处置,隔空喊话、广播警示、拍摄取证,保障人员安全,减少二次事故发生概率。
四是创新物联技术体系,首推硬件服务化(HaaS)理念实现云边协同新突破。打造了“硬件标准化接入、能力模块化输出、应用场景化组合”的物联感知技术体系,形成了物联感知“广东标准”。物联中台HaaS技术路径已作为核心内容纳入《广东交通数字底座暂行技术规定(试用)》,成为高速公路行业实现硬件资源服务化管理的省级实践案例。通过现场布设边缘接入设施(RSF),实现即插即用的设备对接、设备数据采集、时空属性标注、数据多路分发,统一了海量终端设备的物联接入方式,设备接入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100%,从源头提升了接入数据质量。
五是创新训推一体、一云多边的行业应用体系,赋能行业应用。广东省首创设计了高速公路行业AI应用“训推一体、一云多边”的创新应用模式,并在高速公路视频监控异常事件发现场景、视频质量监测、路网监测等场景完成验证。其中,视频监控异常事件发现场景完成 3 个试点路段,200 路视频接入,试点期间发现路面事件 2000 多起,完成云边协同模型迭代 5 次,异常事件误报率降低 50%。
五、成效效益
(一)社会效益:以数字基建赋能行业升级,构筑交通服务新生态
数据赋能提升管理效能:截止到2025年5月,对外累计完成40家单位58套系统对接,地图服务累计调用约3369.33万次,数据服务累计调用约4617.06万次。深度赋能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管控、广珠西线荔湾南智慧收费站、佛开高速智慧化提升等重点项目的数字化运营,显著提升交通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与响应效率。
智能应用创新服务场景:完成DeepSeek大模型高速公路行业应用训推一体装备样机研发,形成覆盖高速公路“建管养运服”全链条的“问策—问数—问诊”智能服务能力,成果在中国交通信息化大会公开亮相,引发行业广泛关注,成为智慧交通领域的创新标杆。
精准治理实现绿色增效:依托数字底座的高质量数据和路网管控仿真引擎赋能“粤通行”公众出行服务平台,累计发布692条精准诱导信息,推动节假日路网通行效率提升25%;荔湾南收费站通过车流预测模型,实现提前30分钟拥堵预警,拥堵发生率大幅下降,公众满意度达99%,以数字化手段助力节能减排与民生服务双提升。
(二)经济效益:以集约化建设降本增效,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
统建模式大幅降低建设成本:通过“统一基础架构、统一技术体系、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数字底图”的集约化建设路径,显著降低各路段业务应用开发部署的门槛。以高精度地图的采集制作为例,传统模式下1.16万公里高速公路地图建设成本需要约2.4亿元,通过统购统建“高精度数字底图”,在同等规模下,高精地图及生态应用四张图建设成本控制在1亿元以内,整体成本大幅压缩。
数据要素驱动产业延伸:依托“交通行业数字底座”探索组建无人机业务专业公司,统筹管理集团低空服务资源,孵化集团低空经济产业;联合华为、百度等互联网头部企业组建联合创新实验室,打通“车—路—云”数据流通链路,探索建立以交通领域数据产品为核心的智能互联商业模式,为交通产业注入数字化增长新动能。
六、应用前景
数字底座的建设不仅是基础设施升级,更是区域智慧治理与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随着其数据融合深度增强、算法智能水平提升与生态开放度扩大,将持续释放强大动能。
(一)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智能升级
交通运行精准掌控:底座整合高速公路、普通公路、气象等多源异构数据,构建全省交通运行“一张图”。通过先进人工智能分析,可实现拥堵溯源、风险精准预警、管控智能优化,大幅提升路网运行效率与安全水平。
科学规划数字支撑:历史与实时数据结合仿真模型,支撑规划决策智能化,有力避免项目重复建设与资源错配,有效提升资源配置科学性与前瞻性,同时提高管控策略精准度。
(二)融合创新:推动新兴业态与智慧服务升级
跨界融合引领新场景:底座向物流、文旅、出行服务、汽车制造等多行业开放共享,催生如交通+旅游智能行程规划、智能网联车路协同应用等创新服务形态。
惠民服务智能精准触达:为公众提供个性化出行路径推荐、充电引导预约、无感支付体验(ETC拓展)等“一站式”服务。
*本文来源于赛文交通网